投資如長跑不應求high
近來對一本書(村上春樹的<<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...>>)和一套電視劇(《巾幗梟雄》)蠻有共鳴。
自己以管理別人金錢為生, 是一個職業的投資者, 如果要用兩個字去形容投資帶來的感覺, 毫無疑問, 是「辛苦」。每天清早6點起來, 8點前回到公司, 8點開始交易, 如果中午沒有飯局, 會一直坐在電腦前到傍晚。吃過晚飯, 又開始在美市作戰, 一晚總會醒來幾次看一下市況, 一週五日, 除了元旦, 復活節和聖誕節外, 基本上是沒有假期。又不像電影<<賭神>><<賭聖>>, 可以「曬泠」一舖就天下大定。反過來自己的職業更像馬拉松跑步, 除了兩者在精神跟肉體上皆帶來痛苦外, 更要不斷達到自己事情所定的目標, 而不是要戰勝別人。就像村上在書中寫道:「跑過全程馬拉松就會知道, 在比賽中勝過或敗給某個特定的人, 對跑者來說並不是重要..小說家這種職業 -- 至少對我來說 -- 沒有勝負之分... 寫出來的東西能不能達到自己所設定的基準, 比甚麼都重要...所以說長距離賽跑得有挑戰的目標或對象的話, 那應該就是過去的自己」。
有時候, 會收到讀者的電郵, 說自己的回報一年可以達到多少多少, 要與自己的回報率比較。很多時只會禮貌地「忽悠式」回應, 投資不是與人競賽, 你跑得快過我, 恭喜你。但你贏幾多, 對我來說, 是一個non-issue。自己99年試過由2萬元「打白頭片」打到1百萬, 但當年一窮二白, 「有前無後打死罷就」。本少, 包袱輕, 自然打得兇狠, 就像跑100米, 在最少時間拼命低頭狂衝, 當時也覺得自己是股神級級數。但人生不可能永遠「打死罷就」, 就像不可能以跑100米的步速連續跑10公里。你跑短, 我改了跑長, 本質不同, 緣何要比較?
買投資書和看投資專欄, 應該要留意作者的心態和手法跟自己的投資目標是否配合。假如閤下是25歲, 有5萬元的積蓄, 信奉宏利(945)匯豐(5)為天下神股, 求5年升1倍, 看似很偉大, 但就算如願以償, 到37歲時5萬元會升值到20萬, 買樓作首期仍是有點勉強, 是大注博小贏的格局, 根本不適合年輕本錢不夠豐厚的朋友。反觀退休人仕, 千萬要避免高槓桿高借貸一注獨贏, 應該學會以股票, 黃金, 債劵及現金去建築一個攻守兼備的組合。世間上沒有一個適合任何人的投資策略和目標回報,也沒有適合所有人的投資方程式。明白了這一點, 不勉強仿效, 會走少很多冤枉路, 輸少很多冤枉錢, 也不會過分保守和進取。
下次閤下撈到低位, 很high, 不用特地告訴我。自己操作就像跑馬拉松, 不是求high, 但求按既定目標完成, 不會「無里頭」大「揩」 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